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经历了白眼和冷漠,遭遇了嘲讽与不屑,才能支出自己的摊,
小龙虾,牛心管,
脆骨肉串涮牛肚,
饼子一夹灌雪碧,
上周五回家,姐夫攒局定了个夕阳依照,湖水荡漾的烤串店,一边听着驻唱歌手故作忧桑,拉长压音唱着“天上风筝在天上飞”,一边嘎嘣撸串,闲侃逗乐,正当酒足饭饱,
闲扯氛围愈来愈浓,不知怎么滴说到“地摊经济”,
调侃到好多地方的城管角色反转,
给商贩打电话拉人头去摆摊,
一阵笑声过后,我们突发奇想,
为什么不尝试一下?
自己摆摊试试水?
我周日就要走,所以如果要摆摊,只有周六晚上一个时间点,距离周六晚上6点不足24小时,如何让这个项目快速从立项到实践?
简易分析
whowhenwherewhat经典分析模式上线!
wherewho去哪里摆摊?
姐夫住的小区紧邻我们市一个巨无霸中学,
且后门已经形成了小吃一条街的氛围,
从熟悉,便捷的角度来看,这是个最佳选择,
能大大减少我们选址的时间,节省精力
一个地方的前期调研会花费大量时间,如果此时去考察各个摊位,摸清习性那是根本来不及滴
据他们说,这里冷的东西只有冰粉或者可乐雪碧,对于现做冷饮着实是一片蓝海,天花板不高,但是足够一次实战
这只是个大范围内的地点选择,具体到摊位支在哪里,其实不明,是放在嘈杂的煎饼摊旁还是热闹的烤冷面边,或者是独树一帜?
其实也需要认真思考~
对于人群来说,这里有学生这个比较大的群体,由此带着教师、家属等人群,这样客源也解决了,
主要定位是针对于学生这个消费群体,因此我们的地摊产品策略也需要与其相适应,从这点来看缩小了我们可选择的范围,
换个角度,也能看作是减少了我们选择的成本(最后发现第一天购买人群却大多是附近居民,学生只有30%,我们认为这和周末学生回家有关,
变相安慰自己潜力没有释放,业绩增长空间可期,
皇军没来,协军做主)
when摆摊时间点
下午56点附近居民带孩子的会出来遛弯,带着孩子意味可能会购买产品(中老年朋友基本不会自己买饮料)此时是第一波高峰
之后的晚上89钟,天然就是地摊高峰期,叠加学生晚自习结束,这个时候是人流最集中的时候,
一天卖货很有可能80%都是这个时候卖出去的,算上这个时间,一天晚间4小时
对于小城市日常上班族来说,刚好下班能衔接上,长久可做,完美时间
what卖什么货
产品选择是我们地摊的灵魂,如果没有思考好卖什么,
再牛逼的计划调研都是一场空,因为事先圈定了位置,
附带着人群时间都定了,
是拿着人群找产品而不是拿着产品找人群,
比如卖AJ的潮流人士可能是不为赚钱是来社交的
卖小孩玩具的两口子确实踩对了夜市摊位小孩多的场景,但作为实际付款人的家长痛点就是处理家中的闲置玩具;
卖首饰的小姐姐在摆放自己审美品位的同时也会有收入但更多也是守株待兔
我们发掘的这种匹配关系再加上闷热的天气,年轻的学生群体,附近小吃摊,我们即可萌生了冷饮的想法
优势:
可满足解暑降温的需求,符合年轻学生群体消费习惯,能够和附近小吃摊形成互补,不足:
产品知识空白哪类产品更受欢迎,哪类产品口感更好?
什么样的水果?怎样的加工?包装选哪些?
冷饮的制作存储要求高,成本可能失控冷饮一般都需要冰箱进行储存,
还需要制冰(多大量,块状还是碎冰),
一般家庭用的冰箱都不适合这种场景,
这样一来,如果需要购置冰箱,成本一下就会
飙升,这或多或少违背快速低成本实践的初衷
街边摆摊用电不便小吃可以拿个充电台灯当照明,冰箱可不行
其他人要么和商家合作用电,要么是电三
轮,这个我们没有,如何解决
用最小的成本运转起来是我们的初衷,所以决定用保温桶(立马降到几百块的成本)替代冰箱,
买商家冰块(本来打算自己用冰格冻,真正实践发现效率太低,一晚上才能冻得很硬,不然等拿过去就化的差不多不剩什么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兵分两路,一方面去找做这方面的专家帮忙,实践点简单易行的产品,一方面去采购桌子椅子包装等设备
买东西看似简单直接,其实很繁琐,因为你在挑选过程中也会面对非常多的选择,一些决策上的思维偏向会让你花许多冤枉钱,比如桌子选哪样的?要不要搭配椅子,桌布这些,宽度够不够,容易装车不?此时就非常考验你对于自己的定位和日常生活的积累、观察。
how跟着大佬步伐
作为从事互联网的菜鸡,虽然没有领会到精髓,
耳濡目染也应该懂一点~~~,
宣传营销如何做?
动人文案如何写?
购买欲望怎样激活?
如何形成聚集效应?
顾客问题怎么答?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小团队头脑风暴,快速回忆起各类奶茶店的形式特点,促销方案,制作流程,看哪些能搬到我们的街边小摊
有趣的文案:“-1°冰镇,比前任的心还冷1°”
发光的招牌:“冰爽柠檬满杯百香果”
营销策略:“首杯八折,第二杯半价”
快速打开市场不仅要在产品、宣传下功夫,还更应该将实惠值得的概念深入顾客心中,因此定价方面必须走平民路线,争取做长久事情,靠口碑而不是赚一笔风口钱(这点没有深得互联网大佬的精髓,太惭愧了)
晚上12点做好方案,我知道想到的内容和预测的困难连一半都不到,但是却让我非常兴奋,直接定第二天8点一起相约直接在我们当地批发市场集合
到了批发市场才发现根本不是的那么简单买什么就是什么,
想买你需要的产品并不直接,
需要你大致了解一些再问市场前沿的商家,
等你真正到了卖货点,它能供你选择的产品样式或许也乏善可陈,
此时再次面对抉择,要么坚持继续搜索,要么可能因为一件商品的缺失需要改变经营方式
24小时地摊,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扫货,必须在12点前采购完毕,下午还要进行产品实验,5点要出摊,时间不等人,在抉择折衷中尽力符合之前的构想,极力降低可变因素
产品方面如何选择?
西瓜、桃子、气泡水?
柠檬、菠萝、百香果?
这个环节每个人都有想法,都会将产品制作想象比较简单,
但是越丰富的产品会让你越难短时间熟练,
嘴上说不就如何如何,上手一做就脚打后脑勺,
收缩战线才能更好聚焦,这时候更能体会到,
加需求比砍需求简单,做加法比做减法容易,
因为加法只需要你看到一两点不足和用户反馈,
就可以单独把它加上来完善整个系统,但减法需要你
对产品认识更深刻,
对用户认识更洞察,
对系统了解更完备,
才能把to-do-list的重要性、优先级排出来,
才能在最少资源条件下做出ROI最大的选择
围绕着核心,就是冰镇冷饮,冰,鲜是核心,同时希望尽力满足较少操作(降低失误加快制作),
可提前预备(能够快速生产)的敏捷需求,我们最终选择了柠檬和百香果(大家可以想下为什么不用西瓜,答对有奖~)
最小的生意形式,最大的心理磨砺
奔波一早上采购完毕后马不停蹄回家复现专业朋友给出的产品方案,进行简单的实验和打磨操作细节(不能让用户看我们太小白,不专业的后果就是不信任)
开摊,才是真正磨砺的起点。
本以为我们计划的不错,至少很区别于其他摊位,风骚的文案,发光的宣传板,怎么着都能让人看我们两眼。
但实际情况是,确实也就仅仅看了我们两眼,大部分人都是侧目走过,开摊1小时,1杯都没卖掉,倒是送出34杯给来捧场的朋友。
摆摊前一小时,行走的路人路过摊位都是瞥一眼就走了,
眼里充满了不屑,我每看一次路人的冷漠,我的心里就凉一次,
经历了白眼和冷漠,也遭遇了嘲讽与不屑,
非常难受,自动低人一等的感觉。
不自觉地,对自己充满了怀疑,
我们这个小摊是伪需求吗?
这个位置是不是流量不足?
唉,是真焦虑
这可咋办?
别以为至少是个白金,最后混成个青铜就难受了
这个过程中我也在想,
是不是站着给人压力太大?于是找来了凳子坐着等;
是不是没有吆喝?于是来人就吆喝,但依旧纷纷侧目;
是不是灯光不足,于是搬来了高架子搭起了灯;
但是通通都不是核心,核心是购买的人群没来........
在怀疑自己半小时后,陆陆续续就来人驻足观看,
然后下单~~~~开心,
并没有做什么额外的骚操作,就是等来了正确的人~
随着围观越来越多,下单也越来越多,一时间竟然有点忙不过来
原产蜂蜜,新鲜柠檬,碾碎装冰添水封装一气呵成,呼啦啦20杯就出货成功。
(冰块不足还专门去拉了趟冰。)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了自身的不足:
价格体系混乱说是首杯八折,第二杯半价,但是人买三杯怎么算,不同口味用哪个半价?不能对答如流则给人的体验会差一大截,我自己都能体会到那种尴尬
灯光太暗,不明显时间紧张,使用的灯是一个太阳能灯,平常看着还行,真正放到漆黑的路上跟周边商贩比起来会非常暗,晚上就流失了一部分人群
桌子上摆的混乱很多人见压蜂蜜都以为是冲的粉剂,天然就拒绝了这种产品,我们没有把自己的鲜果清晰明了的传递出去
尾声
在高峰过去之后,零零星星卖出去几杯就到了11点左右,
虽然一整天都没歇息,却毫无疲惫仍兴奋不已,
在实现我们冷饮摊带给顾客的价值同时,
也收获了金钱的奖励,
(40杯,应该是整条该最火的摊了~~)
(有一段时间还会人头攒动呢~~)
我们定价并不高(4块就能喝到足冰新鲜柠檬水),希望回头客越来越多,希望能得到顾客的认可。
现在真正体会到以前以为是鸡汤但其实是
真实写照的那句话:
顾客的认可是满足感的重要来源~~~
摆摊是最小的生意形式,
虽然是我们的一次快速实践,
但是收获却非常非常多,
从客户出发,摸清需求,调研市场,产品开发,推广营销,协作配合,虽然都很粗放,虽然很多都是拍脑袋,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体会了整个商业运转的方方面面
我甚至一度认为,这次实践中勇气才是决定是否成功唯一的元素~~~~
非常感谢当时的冲动,和小伙伴们的智慧与合作,在热血还未浇灭之时,找到了成功的喜悦
迈出这一步,未知才是精彩,
要是成功了你会充满自信感受到被人认可的快乐,
要是失败,退缩回去,你也是勇敢的,
因为害怕而放弃,你失去的不只是一次体验生活的机会,
而是失去了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