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刘强东在中国电子商务大会上发表的演讲中有这样一段内容:“两年前回老家,看到我们村里的小商店,有30%的商品,你几乎都可以说它是假货。
比如娃哈哈矿泉水我看我们那卖妈哈哈,包装和娃哈哈一模一样,就改个字母,把W改成M。像这样的商品在农村,还有大量的存在。
商品价格比我们北京市还贵,可以告诉大家每个村里的便利店,卖的价格都比我们北京、上海还要贵!让我们农民、农村付出了更高的成本还买到大量假货!”是什么样的假货让京东大佬刘强东如此为农民感到愤慨呢?
正如刘强东所言,农村里面规模较小的杂货铺大量存在,里面东西种类不多,没有品牌价值保障,前来购买的顾客多数也不会认真深究商品的正版,盗版问题。
于是,我们在新闻里,在小商铺里看到了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仿冒品”。正品是养元六个核桃,味道醇厚,营养丰富。
在杂货铺里,我们看到有“九个核桃”:
还有“七个核桃”:
没发现八个核桃,但是这里还有“六亿”核桃!
一个核桃奶就有这么多仿冒花样,花同样甚至更贵的钱,买一箱味道奇怪的核桃奶,算算真是得不偿失,所以在小商店里挑东西一定要认准了。
这些仿冒的核桃奶小农女也喝到几次,味道比起正品来确实淡而无味,商家舍不得花成本放原料,味道比起白水来都还要差一些。
仿名的方式千奇百怪,无孔不入。
康师傅成了“康帅傅”,营养快线成了“营养决线”“营养直线”,雪碧成了“雷碧”。
旺仔也能叫“旺子”,“旺奶”。
奥利奥有了同胞兄弟叫“粤利粤”“傲利傲”······
不正规的小商铺里面的“仿名”假货简直数不胜数,让人忍俊不禁哈哈一笑的同时,也让人仔细深想,觉得痛心非常。
为何农村假货流通这么猖獗呢?
1.农村里大部分都是留守老人和儿童,文化水平不高,他们也没有仔细辨认商标的习惯,往往都是看到就买。
2,农村商铺小而多,基层执法实行起来困难,好多小商铺处于监管的“空档”。
3,农村社会结构是“熟人社会”,左邻右舍的,碍于情面,通常抹不下脸去维权。
这就造成了农村市场假冒伪劣产品越来越多的现状,屡禁不止。过年回一趟家,能发现好多“异想天开”,“稀奇古怪”的仿名。假冒伪劣商品口味和使用体验差一些还能勉强容忍,最怕的是食品中不符合食用规定,没过质检的成分,这些西吃下去了会对身体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怎样才能减少或是杜绝这一现象呢?
1.作为消费者,我们的放纵和肆意购买是助长造假者气焰的催化剂,我们应该坚决抵制造假产品,造假产品卖不出去了,自然就没有人铤而走险去造假了。
2.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处罚重了,就没人敢于知法犯法了。
3.一定条件下,媒体可以多多科普伪劣产品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引起人们的警戒心。
4.小超市和小商铺的店主带好头,拒绝假冒的劣质商品进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