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只有个人努力这个因素是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
我们的努力可以增大成功的概率。
努力后,因不可控制的因素条件太差而导致失败,就容易陷入宿命论的怪圈。网上有句话叫:富人靠科技,穷人靠变异。变异之后还不行,需要寄托,就可能靠宗教了。所以,手里资源极其丰富的顶级富豪折腾延寿科技,普通人狠命鸡娃,希望有所“变异”。变异成功则大有前途,变异失败则希望渺茫,想过的轻松只好躺平,如果躺下也不平。那就只剩寄托宗教了。留下那句无奈的话:这也许就就是命吧!这是一个剧本,但我们仍然有选择另一个剧本的权利和机会。
一个人通过努力当了企业主管,另一个人接过了老爸的企业,直接成为董事长。这是天道不酬勤吗?不是的,天道酬勤是你可以通过勤奋努力,从职员晋升为主管,而且再努力还有上升空间。另一个人,靠老爸直接当上董事长,是人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一些人成了规则的制定者,就希望自己跳出天道的束缚。同样是二代,那二代中也会再来一次天道酬勤,拉长看,不勤奋依然会泯然众人。只是抹平这些,需要时间。要想靠勤奋抹平就需要更大的努力,而且你的努力需要时间来展现。要知道一段时间的勤奋大概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或者说上限。勤奋不是无限拓展的,要避免唯勤奋论。一个星期的努力,就要学完四年本科课程,是不可能的。况且,在学习上,天道酬勤体现的还比较直接和明显。走向社会,其他的条件因素的作用,会干扰甚至决定结果,让勤奋的作用看起来更加的缓慢和弱小。但这不是我们放弃努力,选择躺平的理由,恰恰相反,这是我们需要更加努力的号角,因为我们的部分努力会被这些干扰因素抵消掉。所以我们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再加大勤奋的力度。走向社会后,环境变得复杂而多变,你不加倍努力,面对那些手拿优先券、回城券、背上冒着蓝光开了外挂、加了特效,腰间缠满了补给包的各种二代、公子、公主们,如何与之一战?什么!差距太大,你要直接躺平了?朋友,你甘心吗?你服气吗?你还是那个要拿着大刀片迎着敌人的机枪冲锋的归来少年吗?你还是那个全村的希望吗?你寒窗十几载,难道就是为了躺平的时候姿势更标准吗?你忘了那些殷切的目光了吗?不甘心,不服气!来口82年的雪碧,还可以扶起来再战!那么好,我们继续往下探讨。(加两句,很多二代们的父辈当年也是自己勤奋积累的财富。在二代们的父辈身上天道酬勤也同样适用。如果不明显你再看看他们的爷爷辈。他们将财富代代积累,并且想形成壁垒,这属于人道范畴。)要知道“勤”需要的努力程度和“酬”的边界。大好的时光都用在了重复性的劳作上,突然立志要当上联合国秘书长,多少有些不现实。
努力有用,但大多时候并不是决定性的作用,也只是条件之一,成功还需要其他的多个条件,只有在其他条件相同且有利的条件下,努力的作用才明显。譬如两个条件相近的学生志愿考清华,一个学生考了,另一个学生更努力些考了,在河南是同样的上不了清华。你也不能说,这两个孩子是一样的失败,我们还有,还有一本呀!如果所有人都把学习的目标定为考上清华,那么一天只有24小时,我除了吃饭睡觉,其余十几个小时全都用在学习上,算不算努力。没考上清华就算失败?要是这么算那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全国的大学都改名叫清华!但那还有意义吗?天道酬勤,是努力后可以上大学,而不是努力后一定可以上清华。酬勤,不是像许愿一样求什么得什么?上面说的是天道是否酬勤的问题,一些朋友喜欢说,你用一句话概括下。一句话概括就是,天道会酬勤,但你要理解好酬和勤,要足够努力,但这不是许愿,不意味着你想要就必须得到。下面从术的层面探讨下如何“勤”,就是努力要讲究的方法,或者说如何努力才能事半功倍,少做无用功。概率只是从努力有没有用上来说的。勤奋应该分战略级的和战术级的。避免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要分清哪些是战术上的勤奋,哪些是战略上的勤奋。战术上的一般是重复性的劳作,负责填实,战略上的是搭框架。而且,要区分一个概念,做成事是因为找对了方向和方法,而不是努力本身。努力本身并不等于成功。要知道勤奋只能带来概率上的一种可能性。那我们就应该是通过勤奋,或者说不断地尝试,找出正确的路径、合理的方法。而不是要的看似很忙的所谓充实感,同样是很忙,我们不能陷入到为忙而忙,我们要知道忙碌的意义。选对方向,找到并优化方法。也就是说你的勤要形成有效积累。有个网友分享了他两个亲戚的例子,很有代表性:两个人,A和B,同时到大城市的建筑工地干活。没有技术,只有从搬砖干起。一段时间之后,A通过琢磨和练习,更好的掌握了搬砖的技巧,就是一般人只用臂力,而A可以做到把砖铺排到肩膀上,肩膀一起发力,一趟运的砖比别人多出不少,腿脚快点,一天下来搬的砖可以达到别人的两倍。老板则愿意用1.5倍的工资雇他搬砖。也就是说换算成年薪的话,他可以拿到18薪。这时候B仍然是搬砖,而且觉得自己搬砖都搬不明白,自己咋就不能一天拿一天半的工钱。不过B发现干瓦工的工资比搬砖高多了。就经常和一群瓦工混在一起,递烟跑腿,慢慢的也学到了一点,也混了个脸熟,缺人手时顶了上去,拿了瓦工的工资。认识的人多了,他发现这帮大工有时候会在工地之外接一些私活,而且收入相当可观。他就忙活着找活干,从老家找了一帮年轻人来,慢慢干成了小包工头。人多之后又接大活。接触到装修的,看装修的活轻来钱又快,又干起了装修,成了一个小老板。赶上了房地产热潮,挣了不少钱,买房换车,生活步入了城市快车道。A一直在各个工地搬砖,干到五十多的时候,高强度的劳作累的落下了病,也维持不了一直干别人两倍劳动量的活了,准备回老家养老。B还在琢磨装修材料利润也不小,不过限于年纪,有点折腾不动了……A和B,无疑都是勤快的人,但是最终的收获差距很大,产生这巨大差异的原因就是二人战略上的不同选择。A虽然收入和B差很多,但是比起在老家种地的村民,收入依然高出不少。这同样是勤奋战略的差异造成的。家乡的人同样是勤劳的。辛勤种好地、琢磨搬好砖、努力砌好墙,认真贴瓷砖,都是战术层面的勤奋,有意识的思考并不断尝试,如何从种地切换到搬砖,从搬砖次莫到砌墙,从砌墙跳转到装修,这才是战略级的勤奋。这里不是说战术上的勤奋不重要,我们很多时候同样需要战术级勤奋的积累。而是说我们要有战略意识,要让战术级的勤奋形成有效积累,为战略服务。有人可能认为这个需要机遇,有太多的偶然性。短时间内是这样的。但是你放在人生三十年的时间里,总会有几率抹平。(只算一个人工作的*金时间,不算幼年成长和老年阶段。)就像上面的例子,刚开始出门搬砖的机会,可能只有几个名额。但等几年,原来搬砖的人去到更多的工地,总会把机会带回来给更多的人。搬砖的人干久了总会接触到更多的瓦工。认识的技术工多了总有机会组织起来几个。战略级的勤奋是指要做好准备,并不断尝试,当机会出现时努力去抓住。从管理岗和技术岗,独当一面后出来创业的也是一个道理。这里只是举个例子,并不是让大家都去创业。只是在创业上战术勤奋和战略勤奋的差异体现的更直接、更明显。那么战略上的勤奋,有没有弊端呢,当然有了,战略上的尝试和转型是有试错成本的,而且战略还需要战术对接。如果只有战略,容易滑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干啥都看不上:我是要干大事的人,我才不干这些琐碎低端的事务。整日天马行空,没有一件落地的事务。没有战术的承接,再好的战略也是空中楼阁。战略和战术结合,方法与方向匹配,并不断优化。如果能熟练运用,就可能达到人们说的“二八倒置”,用20%的时间解决80%的问题,则可事少而功倍。以上就是天道酬勤,酬什么样的勤?有网友说:天道酬不酬勤?不知道,但你有别的选择吗?这鸡汤有点口感带*,易伤士气。不如换个思路,反过来想:不管天道酬不酬勤,他都不会酬懒!天道不一定酬勤,但一定不酬懒。所以,越努力,越幸运。这里的幸运就是,勤奋增大了成事的概率。天道酬勤,意味的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勤奋的人可以走得更远。从精神意义上讲,勤奋对应的不只有结果,还有充实的奋斗过程。使人避免悔恨空虚和懒惰。就像网友说的:勤奋的人会睡得好、吃的香、精神棒,没见谁玩游戏、泡夜店、*票子有这种状态。勤奋即便没有带来财富和上升通道,但一样可以带给你内心的安稳、精神世界的丰富、心灵上的恬淡。勤奋是一种选择,不只对应着期待的结果,也是一种向上的状态、一个不断充实的过程。通过日积月累,你会发现,是你的选择和你所做的事情决定了你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只是你期待的那个结果本身决定了你的人生。
何谓天道?
不是迷信的来自云端的某股力量,而是世间万事万物的客观规律!
客观自有其规律,顺应规律,顺势而为事半功倍,而不是持其一端。
此所谓顺天道,勤而精业,而后天道酬勤。
以上为个人见解,供读者朋友们参考,有不正确的地方,欢迎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孟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