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近不太好,感冒了,还是很严重的那种;作为一名在上海快10年的外地人来说,个人感慨万千;随手记录一下;
一开始来上海,觉得这个城市我高攀不起,TA昂贵、奢侈,太亮眼的霓虹灯让我睁不开,朋友说小心在上海堕落,最后一无所获只能狼狈回家;我不信,果然后来我觉得上海是个有理想的城市,TA给了我希望、目标,即便我还是高攀不起,但是我已在这里生根发芽;我保留着自己的初心,没有被灯红酒绿迷醉;我计划着将来,我女儿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条件,稍微好些的起点;这些让我充满斗志,努力工作赚钱,即便日复一日,即便个人价值逐渐失去,但无所谓,因为我还是我!
我也许还没变,但最近上海变了,我仰视的城市突然弯下了腰;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说上海太高傲自信了,把自己的位置看的太重要了,其实没错,这座城市毕竟承载着万人民的梦,占据全国GDP的重要位置;高傲也没什么,但后来大家也能感受到:变化的不是城市,不是这座城里的人,是决策者,是领导者,是软弱的执行者;
我是从3月14日开始封闭的,到今天已经有一个月了;其实隔离前一周我就感觉到有危机了,当时立刻将家里补了一桶油、两袋纸巾还有洗衣液、口罩等物品,天猫超市也算是及时送到了;下班后基本上资料也都会拷贝到优盘,直接带回家;事实证明,我的直觉一直都还算灵敏的;正式封闭前两天,我拖着龙哥去批发市场买了很多蔬菜,(这后来解决了我居家隔离至少一周的物资需求),封闭前一天大早上我打电话给我哥,叫他赶紧进货,可能后面会有比较大的疫情(家人在闵行开了一个小超市)我哥当时听了我的话,立刻去进货了,但是当时批发市场已经封闭了,周转很多地方也只是进了一点东西而已。
而就在3月14日,我跟龙哥正常起床上班,看到小区凌晨五点出的通知,所有人员需要在48小时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没有问题才能解封;龙哥当时还挺高兴,可以继续睡个回笼觉了;但随着第一天做的核酸第二天夜里才出来,我就知道第三天出小区基本上没戏了,果然第三天、第四天还是说无法出门;就这样在家待了一周;直到后来,好友圈不断的传出隔离消息,就像随机抽奖似的,你不知道第二天哪些小区会被封了,甚至有朋友的楼层出现阳性病例;
被隔离的第二周,整个公司还是正常运作,还没有到抢菜的地步,虽然快递进不来,但是想买菜还是能买到的;第三周,就出了先封浦东再封浦西的鸳鸯锅*策;也是这周开始让抢菜难正是上线;这段时间,真的让很多人留下了PTSD吧,包括我也是,每天晚上11点左右抢每日优鲜,早上四点多起来抢美团(叮咚和盒马无法派送)。作为90后,以前很佩服爷爷奶奶每天那么早去买菜,但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这么早要起来在手机上抢菜,这是不是该感谢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被封的第四周开始,抢菜难已经是无法解决的事情了也是群众放弃的事情了,这个时候,全上海又有了新的运营模式—团购;靠着各个小区的团长来生活,我发现了新的方式,起码我不用再熬夜或早起了;就我小区而已,人数够多,团购成功的几率还是蛮大的,我甚至都团到了雪碧、可乐(小区非阳楼的居民是可以去大门自取的,没有为难志愿者)当然了,这个是我感受到了金钱的魅力,毕竟物价翻了几倍;没点积蓄怕是撑不住;
武汉疫情的严重程度不是报道的那样,也不是专家说的那样,而是每位发生在故事中的人最能感受到的;同样的上海的疫情也不是网上说的那样,谣言?真实?这些都没有自我感受的强~毕竟我也无法替那些失独者、孤寡老人、重病者、孩子的父母、父母的孩子说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