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碧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成年人实力装X指南,容我喝一杯82年的雪
TUhjnbcbe - 2022/10/25 6:30:00

想要一招制胜朋友圈吗?想要在聊天时显得有文化吗?想要轻松记忆大人物的高光时刻吗?想要但不知道怎么做,成年人要学会装X,不要动不动喝一杯82年的雪碧压惊,但是为什么一定要82年的了?

这本《装腔指南》是一本氛围轻松,文风诙谐,非常好读的书。从章节名到人物介绍都毫无节制地散播笑点,充斥着八卦和逸闻,竭尽所能地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报纸上经常会引用这些名字,那是撰稿人在证明自己的文化资质。而知识分子聊天也会时不时把这些名字丢一个出来,就像把某个高级俱乐部的会员卡扔到桌上。

其实这个不是现在才有,中国自古就有,大抵可称为典故。大家都是文化人,不引经据典怎能显得才学深厚。从社交心理上来说,其实这是一种心理货币。大家都是明白人,自然无需多说;而不知所云的话就会有两种情况。说的人会觉得听的人愚不可及,这都不懂;而听的人可能会觉得说的人在掉书袋。在不同的情境下或许有不同的理解。

试摘录书中若干有趣好玩的装X用语,纯当一乐。

在今天,提到安迪·沃霍尔这个名字,最常见的是因为提到了他那个“出名十五分钟”的概念

对有些人来说,当代艺术显得很肤浅。安迪·沃霍尔会同意你:是肤浅,但很美,不是吗?“

在未来,”沃霍尔那句宣告一直流传至今,“每个人都会全球闻名十五分钟。”

对于一个视觉艺术家来说,这就意味着你要创造一种和你如此难舍难分的作品,以至于今后任何人做出类似的东西,大家都会说是他在抄袭你。沃霍尔相信,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名人,你只需要看上去像个名人就可以了。

其中一个扈从瓦莱丽·索拉纳斯后来厌倦了他,在年朝沃霍尔开了一枪。不过沃霍尔居然大难不死;可能他觉得被枪杀这种死法对于像他这样一个有创意的人未免太传统了。

要是有人指责你胡说八道,你可以用一种很优雅的驳斥方式——转过去面对他们,低声说:“就像马歇尔·麦克卢汉曾经说的:‘你对我的思想一无所知。’”

那场戏真是太精彩了。年的电影《安妮·霍尔》中,排队等着电影进场时,伍迪·艾伦被身后一个自命不凡的家伙惹恼了,那个人不停地唠叨着马歇尔·麦克卢汉的理论。为了证明他在瞎说,艾伦直接找来了麦克卢汉本人,由他亲口宣布:“你对我的思想一无所知。”然后,艾伦转过来面对着镜头说:“好家伙,要是人生真像这样就好了!”

只要谈论起古往今来男人如何系统性地压迫女性,提一句波伏瓦的《第二性》都是合适的。

乍看之下,西蒙娜·德·波伏瓦的感情生活似乎和她知识分子以及女权运动领袖的职业是相称的,她不愿被传统束缚,高高兴兴地跟男人、女人谈恋爱。但这些“解放天性”的把戏也竟还有欺瞒、利用的一面。

三十多岁的时候她做过教师,似乎勾引过她的一些女学生,然后再把她们送给自己的长期情人,也就是让-保罗·萨特*那个斜眼侏儒,后者热爱夺取处女的童贞。这对情人把这种关系称为“三重奏”。

她最被后人记住的恐怕会是那本号召女权主义者起来战斗的《第二性》()。书名很好地概括了她的中心论点:女人一直被男人习惯性地展示为次要的性别,一个可有可无的补充,几乎可把她们视作没有阴茎的男人(随便举个例子:《圣经》里就说上帝是先造了亚当……)

波伏瓦写道:“一个人从来不会出生时就是女人,她们都是成为了女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生下来的时候是一个“人”,而后天是男人的塑造才让你成了一个“女人”。

如果要提到“关于原罪的理念”,为什么不说“圣奥古斯丁关于原罪的理念”呢?听上去要高级得多。

“上帝啊,让我变得心思纯洁、摈弃肉欲吧,但不是现在!”这是圣奥古斯丁在他放荡的青年时期一句著名的祈祷。他是在非洲北部的希波长大的,隶属于罗马帝国。在他自传性的《忏悔录》中,圣奥古斯丁讲述自己曾经如何为肉欲所俘虏,沉溺于各种恶行(这是“毫无保留回忆录”界的前辈了)。他有很多情妇和一个私生子,混迹于一群行迹不端的伙伴中。

圣奥古斯丁留下的作品拓展了基督教关于灵肉之间的永恒挣扎和原罪的思考——我们大致上都是邪恶的,除非竭尽全力向善,否则一定坠入地狱、烈焰加身。

他通常被认为是基督教的缔造者之一,而他自己的人生也很好地象征了基督教训诫之中的核心内容,那就是征服自我是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当你觉得身体不舒服,一种很有文化的说法是:“我感觉正被一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困扰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有一段时间,任何自尊自爱的青年知识分子手上能拿的最酷的一本书,就是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书里结合了别致的性爱场面(暗示了一些大拇指可以去的引人入胜的地方)和哲学分析,让人难以抗拒。

其中的主要想法就是,在一个无限的宇宙中,每件事都发生过无数次,所以没有任何事情是要紧的。生命“轻”得可怕,无关紧要得可怕。

如果有人说你写的文字不是特别讲究,你就可以声称自己追求的是劳伦斯式的随性文风。

劳伦斯认为西方社会太过注重头脑,忽视了人类本来就是动物这个现实。他的口号就是“随性”,你读他的小说和诗歌很容易就能感受到这一点,因为其中一部分文字确实马虎。但这和他疯狂的,有时甚至像着了魔一般的理念系统是一致的:他认为好的人生是一种充满狂热、激情,甚至仇恨的人生。

在讨论怎么才算道德行为的时候,你可以引用康德的“绝对律令”,也就是我们要遵循的行为准则应该是那些我们希望所有人都要遵循的。

伊曼努尔·康德这个矮小、驼背的德国哲学家过着一种无聊到不可思议的生活——至少表面上看是这样。他住在北海岸的小镇格尼斯堡,遵循的生活习惯是如此的精确和稳定,以至于他的邻居会根据他下午散步的时间对钟。即使是请客吃饭开派对,这个小个子男人也一板一眼到古怪。他把一晚上分成几个阶段,分别是交流新闻、讨论严肃话题,以及说笑。整晚没有音乐。但了不起的是,参加过康德宴会的客人都说很有意思。

他提出“绝对律令”的概念:你所选择的道德准则必须是你希望世界上所有人都会去遵守的。这项训谕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差别并不大,但要是你说这是“康德的绝对律令”,听上去更厉害一些。

最常提到柏拉图是以下这些词出现的时候:“柏拉图式的恋爱”、“柏拉图式的理念”和“柏拉图所谓的哲人王”。

在他的《会饮篇》中,几个人在宴会上碰到,轮番回答“什么是爱?”,其中一个说法是真爱往往出现在一个岁数大一些的男人和一个青年男子之间,年长的提供智慧,年少的回报以美貌。“柏拉图式的恋爱”因此表示没有性爱的恋爱关系(虽然柏拉图其实心里想的不是这么回事)。

要是有人指责你太懒,你可以称自己只是努力照着道家哲学在生活。

《道德经》,直到今天,全世界数以千万计的人们依然信奉这套温和的哲学,推崇无为,活在当下,享受周遭的事物,而不是渴求那些无法实现的梦幻。

“苏格拉底式反讽”:假装什么都不懂,其实懂得比谁都多。“苏格拉底教学法”:用对话而不是讲演的办法来演绎或教授哲学。

苏格拉底可以把任何人喝倒。他极胖,极丑,短鼻子向上翘着,但每个人都觉得他莫名地就魅力四射,因为他真的是聪明绝顶。

那么雅典*府为什么要处决苏格拉底呢?因为他成天就在城里晃悠(永远不穿鞋),专门找大人物对谈,让他们觉得自己像傻子一样。

他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他的人生就是一段漫长的审视,但让人陶醉。主题是要勇敢,也要努力思考,好好生活。

苏格拉底太忙了,要跑来跑去骚扰别人,根本没空写东西。就我们所知,他没有留下过一个字。

如果碰到某人持左派立场,但蒙蒙胧胧谈不清具体观点时,你可以评论:“我怀疑他的*治思考仅限于房间的墙上贴了切·格瓦拉的海报。”

如果你认为切·格瓦拉与其说是个革命家,还不如说他是个摇滚明星,这种想法是可以原谅的。他有一张照片特别有名,表情紧张,容貌像猿人,帅气的贝雷帽下面长发蓬松,整个西方社会的学生宿舍里,到处能见到,旁边可能就是吉姆·莫里森和科特·柯本的海报了。他年轻,英俊,富有魅力。

虽然他出名是因为在革命中帮助菲德尔·卡斯特罗于年夺取古巴*权,但格瓦拉并不是古巴人。他是阿根廷人(“切”这个名字,就是因为他有一个阿根廷人的习惯,称呼所有人都是“切”——类似于“兄弟”、“哥儿们”)。他是个科班出身的医生,在南美跟一个朋友到处游历时(年有部电影《摩托日记》讲的就是这些经历),目睹了很多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的现象,大为愤慨,很快就成了一个共产主义者,认定美国是“人类公敌”,一心要把革命传遍世界。

当你想说“浮士德式的交易”时——也就是出卖灵*换取金钱、权力或成功——不妨暗示你对德国文学的经典之作了然于胸,说成是“歌德的浮士德所做的那种交易”。

作为一名科学家、诗人、剧作家、*治家和贵族,饱含激情的歌德把自己的处男之身献给了一个妓女,而且在七十二岁的时候爱上了一个十九岁的少女(被他的朋友好言劝服,没有去追求人家)。要说到文化上的重要地位,他在德国可以说就相当于莎士比亚在英国一样。而且歌德跟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克里斯托弗·马洛也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最有名的作品应该都是关于浮士德博士的剧作,主人公把灵*卖给魔*,换取知识和权力。实际上,歌德的浮士德剧作还要加个复数。因为他作为一名德国人,想说的话只用一个剧是说不完的,只能拆成两部:《浮士德第一部分》和《浮士德第二部分》。一般认为“第一部分”要好一些。

如果要别人把你视作这个时代残存的浪漫种子,可以宣称你对巴勃罗·聂鲁达的情诗极为迷恋。

年的奥斯卡获奖影片《邮差》情节是虚构的,在卡普里岛上有一个单纯的邮差,他为了追求一位当地的美人,寻求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的帮助。那种坦率、性感、热烈的文字让聂鲁达成为一个被大众所理解和喜爱的严肃诗人,这是很罕见的。他出版《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的时候才十几岁,风格已经完全成熟,而这本诗集也一直是他最有名的作品。

当你在用手机拍一张超级大特写的时候,你可以嘟囔一句:“罗伯特·卡帕曾经说过:‘要是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凑得还不够近。”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卡帕曾失去他的一生所爱——同为摄影师的格尔达·塔罗年被坦克碾死,之后他就变了一个人。他对冒险上瘾,曾经说过:“要是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凑得还不够近。”年,他被派去越南,在实践这套哲学的时候遭遇了毫不让人意外的结局:踩到地雷,一条腿被炸没了。他过了好久才死。

1
查看完整版本: 成年人实力装X指南,容我喝一杯82年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