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书
格局这本书,
昨天我们说到了,
该如何衡量成就,
作者说这里面取决于三个因素,
做事情的速度,
或者做事情的数量,
每一件事情的影响力,
以及做事情的成功率,
他们之间是一个相乘的关系,
也就是说,事情做的再多,
如果影响力不大,
成功率也不高,
那自然也就没什么成就。
在这三个因素当中,
做事情的速度提高是有限的,
在职业生涯当中,
你能比别人快出一倍也就算到头了,
但是成功率和影响力,
这个才是真正的差别所在,
有的时候不是几倍,
甚至是天壤之别,
完全不在要给数量级上。
什么叫量级,
比如两家公司收入差2-3倍,
他们肯定有强弱之分,
但是基本还处于一个数量级上,
是可以竞争的,
弱者也还有反败为胜的可能,
如果两家公司差了10倍,
那么就很难竞争了,
站在个人角度你也可以想一想,
一个月赚1万的,
跟一个月赚10万的,
肯定不在一个量级上,
他们也不会有同样的生活圈和社交工作圈。
有的时候,
你可能很难看出差异,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发现差距大的惊人,
比如股市这个事,,
过去年,
美国股市年化回报是8%,
那么你投1美元,
年后的今天就成了,
0万美元。
但是如果不算复利,
只是每年给你派息8%的单利增长,
年后,只增长了19倍,
19倍和0万倍差距巨大,
但是如果你只投资10年,
甚至根本感觉不到复利和单利的区别。
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你觉得可能问题不大的地方,
也许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差距,
比如你觉得现在读不读书,
问题不大,半年1年,
根本显现不出来,
但是10年后,20年后,
可能过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
作者在腾讯工作的时候,
有个同事偷懒,
为了少写代码,
用了效率很低的冒泡排序法,
这哥们还狡辩,
说运行时间差不了多少,
而且具有普遍性,
大家都这么干。
作者跟他讲,
如果你要是在一个班上,
给几十个学生的成绩排序,
这么干,
效率低一点真的差别不大,
甚至肉眼都不可见,
但是对上万个数字排序的时候,
那差距就大了,
如果对全国十几亿人排序,
那么就是几百万倍的差距,
而大数据的数量,
远比人口多得多,
所以,你这么干,
最后的产品运行的结果,
强大到难以想象。
能够预见到量级的差别,
是需要见识的,
一般人看不到也属于情理之中,
所以也就有了最后,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把小事作对,
和把小事做错差别并不大,
但是你要是长此以往,
两个人的差距将是天壤之别。
每当我们无法坚持的时候,
你就要想想,
现在应该干什么?
要屏蔽自己的所有感情,
只问该不该!
这时候你通常就有了答案。
比如很累了回家,
该不该读书和锻炼呢,
加杂上情感,
肯定就是去玩游戏和睡觉了,
但是如果你只问该不该的时候,
结果却显而易见。
坚持一两次与放弃一两次,
根本没有分别,
但是你一旦使用了正确的方法,
这才是最关键的,
相当于在你的生活中,
产生了复利效果。
一次投资是否赚钱,
赚多赚少其实没那么重要,
把方法用对才最重要,
养成一个正确的方法,
可以保证你长期赚到钱,
而用了错误的方法,
即便这次赚钱了,
也早晚都会输回去,
这本身就是格局。
格局大的人,
他总在做对的事情,
即便结果偶尔错了,
他也是对的,
但是格局小的人,
则总在做错的事情,
即便结果有时候抄上了,
但那其实都只是一个诱饵,
最后依旧会被反杀。
我们再来看成功率,
作者说,1和0的差距是巨大的,
远比10和1的差距要大的多,
比如一个人做了5件事,
却一件也没干好,而另一个人,
就做了一件事,他干成了,
后者的成就就会比前者大的多。
这一辈子,
其实不在于我们开始了多少件事,
而在于成功的结束了多少件事。
我们在投资的时候,
做事要有始有终,
做定投,你就一直定投,
先把他做到止盈为止,
要想做配置,
下一把再做,
而不要今天定投,
明天配置,来回切换,
茅台和拉菲都是好酒,
且价格不菲,
哪个拿出去都很有面,
但是你非把他们堆在一起,
这酒就没法喝了,
还更有甚者往拉菲里兑雪碧,
给茅台里对红牛,
美其名曰新派喝法,
但其实是在暴敛天物,
指的就是那些,
在已经成型的策略方法里面,
非要加入自己的判断,
和技术分析的人,
本来的好东西,
被你这么一修改,
变成了赔钱的垃圾。
至于影响力,
这个更好理解,
你说一句话,
跟那些明星说一句话,
肯定不同。
明星发三个字好辛苦,
立马就有无数评论,
甚至有人能YY出一篇文章,
而普通人你就算遭遇到了不公,
喊破嗓子也没人理你。
如果你这辈子始终没有做出,
有影响力的事情,
那么也难言成功。
而只是自娱自乐。
最后,还是强调一下,
记住这个公式,
成就=成功率X影响力X速度,
这其中速度很难,
影响力也不可控,
所以我们能尽量,
争取的就是成功率,
尽量把事情做成,
不断地滚动前进。
在明白了量级的概念之后,
我们再来聊聊,
如何脱离低水平的勤奋,
烧饼上多个芝麻还是少个芝麻,
都并没有任何影响,
没人买烧饼的时候,
去数上面的芝麻,
这个烧饼多个芝麻,
所以我买这个,
相信没人这么傻。
所以大量级的东西上,
小量级就无足轻重,
我们要尽可能的,
提升产品的量级,
这才是成功的关键。
举个例子,你要去当小时工,
一天多干1-2个小事,
也就多赚几十块钱,
这对于你致富毫无意义,
你要想摆脱贫穷,
就得尽可能的提升认知,
从赚时薪到赚月薪,
甚至赚年薪,
小时工到年薪百万,
这就不是一个量级上的比较,
所以那些年薪百万的人,
也从比计较,
是否再多加一个小时的班,
会不会有加班费。
一个优秀的专业的人,
在做事之前,
会梳理一个做事的清单,
按照重要性和影响力的量级排序,
然后集中资源办最为重要的事情,
至于无关紧要,
可办可不办的事情,
则从清单上删掉,
而没有经验的人,
不会时间管理的人,
则是追着事情跑,
什么事先来,就干什么,
最后就是追着紧急的事情跑,
重要的事情,永远往后放。
而且在成本控制上,
也不是说越低越好,
比如苹果的视网膜显示屏,
其实就只比竞争对手,
高出10美元成本,
但他却让苹果电脑的价格,
整体贵几百美元,
显然后者跟前者比,
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比如美团为什么要收摩拜,
看起来是个赔钱的生意,
不过摩拜虽然赔钱,
但是可以大大激活美团的日活用户,
扩大了用户的消费场景,
而且摩拜产生的会员费,
也会成为美团的现金流,
所以亏损的只是资产,
但是美团获得了现金流,
而且只要后面,控制投入,
略微提价,
亏损也很容易转成盈利。
别小看提价这个事,
由于单价太低,
所以他提价幅度会很大,
大家也不太会感知,
但是对于现金流的贡献是巨大的。
所以王兴就有这个格局,
完全可以变废为宝,
最简单的表现就是,
美团点评这一年,
股价一路上升,
年12月,
价格已经破了港元,
相比开盘价涨了50%,
相比年初的低点,
翻了一倍还要多。
作者讲,人都应该脚踏实地,
从小事做起,慢慢来,
千万不要简单的不愿意做,
难得又干不好,最后一事无成。
只要踏踏实实得,
一段时间后成功率都会提升,
效率也会提高,
投资也是如此,
你得先把简单的组合做好,
然后再去做那些复杂的组合,
最后再去精选个股。
绝大多数的散户,
总想一夜暴富,
上来就精选个股,
想一口气吃个胖子,
结果被胖子一屁股坐死了。
有的人会随着年龄不断成长,
越来越成功,
主要是因为他们在用,
正确的方法做事,
积累了经验,而更多的人,
则到了30岁就遇到了天花板,
因为他们总是失败,
还不吸取教训,
无法升级到更高的量级。
下次我们继续来聊这个话题,
看到底该如何才能实现自我跨越。
我们下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