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碧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志说南京南京饮食民俗温酒闲茶冷饮三
TUhjnbcbe - 2023/7/10 3:16:00
白癜风有哪些原因 http://m.39.net/pf/a_4992915.html

金陵研制冷饮的历史,见文字记载的已有多年。东晋时在覆舟山(今九华山)建有藏冰井,利用天然冰作冷饮。据宋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记载:“覆舟山上有凌室,乃六朝每岁藏冰于此也。”每届冬至前后,朝廷派人掌管此事。“凌人,掌冰。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掌管取冰的人被称为凌人,老百姓称其为凌官。

民国时期采冰人

凌官率领众人在后湖(今玄武湖)凿取厚冰,锯成矩形长方块,深藏于山阴处深洞中,上覆盖草帘,再堆上厚草,洞口用泥灰密封,至夏季取出。

青铜冰鉴

上部的冰放在盆中作降温用,深处洁净的冰掺和其他饮品作冷饮,“挫糟冻饮酌清凉”。凿取冰越往湖中心的冰愈洁,可是距离岸边越远冰层越薄,取冰人就要冒溺水的危险。杨修之曾有诗曰:“尤喜凌人职未隳,闭藏出纳示箴规。战竞国步艰难者,常似临深履薄时。”

南宋时,建康(今南京)、临安(今杭州)已有用冰浸的梅花酒出售,而且还出现了“冰酪”。宋朝诗人杨万里对冰酪有这样的描绘:“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米盘底碎,雪到口边销。”南宋建康还在南郊长乐乡将原南唐郊坛遗址改建为“藏冰之所”,因规模大、藏冰多,所以当时已开始向市民销售。

《清明上河图》疑似“冷饮”局部

清朝至民国初期,南京仍以采用天然冰雪作为制冷饮的原料。医院及鲜货保鲜之外,只有少部分洁冰制作冷饮。时有冰镇绿豆汤、酸梅汤、西瓜汁等。

南京出现机制冰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据《中国经济志》载:南京机制冰厂仅有民国17年()建的鼓楼、民国21年()建的九龙二厂,每年可出产机制冰吨。尚有天然冰厂12家,民国22年()“共藏天然冰16万担,其货值超过机制冰的三倍”。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南京始生产冰棒。民国36年()有业主设立“玲玲机制冷食厂”,生产“马头牌”冰棒,但产量不大。

解放以后,冷饮开始上规模地生产,改名后的南京糖果冷食厂生产的“马头牌”冰棒称霸市场,当时产有奶油、香蕉、桔子、赤豆等品种。尤其是奶油冰棒,用奶粉、糯米粉、精制白糖、糖精、香精等用水按一定比例熬制成糊状,经冷却后灌入模内再冷冻而成,硬度适宜,冰凉润滑,口感好,颇受欢迎。

当进入盛夏时,肩背、手推冰棒箱的小贩走街串巷,一边用木制冰棒形的小木块敲打冰棒箱,发出“啷啷”声响伴和着“马头牌冰棒”、“冰棒马头牌”的吆喝叫卖声不绝于耳,这番场景一字延续至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开始,南京从日本、意大利、法国引进生产线,生产雪糕、冰淇淋等。这时也出现可口可乐、雪碧、矿泉水等液体冷饮。当时一辆一辆装满可口可乐的大型红色送货车和一辆辆装满盒装雪糕、冰淇淋的白色冷藏车穿梭于市,成了一道多彩的风景。

时至今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冷饮品质也得到提升,健康食材被广泛使用,市场出现了水果冰淇淋、无糖冰淇淋等。未来以天然、健康、营养食品为原料生产的冷饮将越来越多的走入千家万户。

(内容节选自《南京民俗志》,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朱鹏

审核:王达云

窦予然

发布:梁刚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志说南京南京饮食民俗温酒闲茶冷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