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
道地磐五味健康千万家
遇
见
乡
城
指点乡城推出《遇见乡城》栏目,每周为您分享阅读、音频、摄影、绘画、文学等作品,本周为大家推荐来自年乡城县“中国农民丰收节”文学作品征集比赛中荣获二等奖获得者罗绒藏格的文章《秋收》。
秋收
金色的麦浪随风阵阵舞动,风把秋收的消息传递到虫草山上,平日里整天匍匐在地,把眼睛和草地连城一条线的人民,为了能找到几颗虫草,用身体丈量土地,用脚步衡量雪山的高度,用皮肤挑战紫外线的强度,得知麦子成熟的消息,悲喜同时涌上心头。喜悦是一年的耕耘终于有了收获,悲伤则在于秋收的劳累。俗语讲:“秋收时希望得一种不死病”,秋收是流汗的时节,是与天气变化争抢时间的时节,是忧喜参半的时节。
今日,父母揣着一年虫草的收成回家割麦子。脸上洋溢着幸福,添置了很多日用品,我暗想今年收成不错。爸爸领着我去村口的小卖部去买百事可乐、雪碧等明天收割时喝的饮料,晚霞照在背篓,时光被父亲装进背篓里,步步流逝。晚霞伴我们到家,吃过晚饭后我们躺在院坝里乘凉,晚风中夹杂着淡淡的金银花香和泥土的芬芳。晚霞染红了半边天,父亲望着天边说:“朝霞不出,晚霞行千里。明天肯定是大晴天,今晚我们还是早点休息,明天一大早就去收割,免受太阳*辣的灼伤”。我们一边应着一边还是继续躺着,听父母诉说虫草山上的趣事。父亲突然感慨道:“还是两个孩子都回来了,一家团聚了才幸福啊”。听到这里我有点自责,为了所谓的自由与随性选择逃避责任考到他乡,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都不值得过”,我未曾审视过自己的生活,也不能确定想要的生活方式,人生在一次次地选择中被注定,在异乡走过春夏秋冬,却挤不出陪在父母身旁的时日。想到这我微微摞动身体,把头放在父亲的怀里,感受父爱的细腻与温暖,妹妹正在给妈妈拔白发,狗儿在不停地舔自己的手掌,牛儿“唛”的院子里叫,月儿慢慢地从山间探出头,月光均匀地照射在大地。黑夜悄无声息中袭来,笼罩周围的一切,我们一家移步到房间开始当晚的美梦,那晚我睡得很香很甜。
凌晨4点左右,父亲的闹铃“叮铃铃”地发出刺耳的声响,一家人的美梦被惊醒,我们顶着朦胧的月光拿着初三月亮似的镰刀走向麦地。金澄澄的麦地在月光下失去了几分生气,地角边的稻草人像麦田的守望者一样忠贞地屹立在那里。平日只有1亩大的地今日看起来格外的大,顽皮的风把麦子吹得东倒西歪,增加了收割的难度。当我在纠结该从何下手时,身边发出了父母收割的声音。他们游刃有余地弯着腰,一手握着满满的麦子一手把镰刀伸进麦子里一拉一伸一捆,一垛垛麦秆立在刚割完的空地里展现另一种美。看着父母佝偻的身躯在割麦时毫不费力,妹妹更胜一筹,一切都那么娴熟,还不时提醒父母说:“爸妈,你们慢点割,多休息,今天头我和姐姐都在”,而年轻力壮的我早已汗流浃背,汗水打湿了衣服,我的干劲随着汗水蒸发,不时抬头望望星空,耀眼的北极星高高挂在天边,想起妈妈曾经说过:“凌晨的北极星似仇人,傍晚的北极星如母亲。凌晨的星意味着劳作,傍晚的星则意味着休息”。此刻我才理解到那句话深意。也明白了粒粒粮食是滴滴汗珠换来的道理。
不远处邓珠家公鸡的打鸣声划破了远处的寂静,黎明破晓而出,村庄里升起袅袅炊烟。此刻麦地里的寒意渐渐散去,我的睡意也渐浓。我用衣角拭去额头上的汗珠,继续投入劳作。感觉动作是娴熟老练的父母几乎没怎么流汗,心想正是这娴熟老练的动作成就他们厚厚的老茧。阳光斜射在还未收割的麦地里,阳光下金色的麦子更加灿烂。姑姑拉姆出现在地边说:“你们家怎么回事啊,这么早就出来干活,我们都会来帮忙,人多很快就收完了,”说着朝我们的方向快速走来直接开始割起麦子。说道:“今年麦子长得不错诶,没什么空麦穗,只是熟透掉落的比较多,田虫些倒是受益了。”爸爸憨憨地答道:“我们先收点,等大家来了就轻松了,今年这地里锥鸡窝比较多,刚还捡到几个蛋,等下你带回去给小孙子煮着吃,有利于孩子长力气。”收割在我们你一句我一句的闲聊着轻松的进行着,村里的人人陆陆续续赶来帮我们割麦子,一块地很快在大家的协助下收完了。金*色的麦地在转眼间消失在大家的视野里,只有一排排麦秆立在那里。一幅累与快乐的秋收作战图深深地印在了我心里。
金色的麦浪被收割、捆绑、脱离、晾晒,最后变成一粒粒饱满的粮食。父母从童年、中年到老年,一直恪守家园,他们生于家园最后归于家园,他们是伟大的,一直坚守着我们生活和精神的家园。我不知道离开是否意味着背叛,远方的未知与山水一直诱惑着我,此刻我知道不管我走得多远终将属于这里,父母在这里收割麦子收获粮食,我在远方收获岁月。
作者简介
罗绒藏格,女,藏族,四川乡城人。西南民族大学宗教学硕士研究生,得荣县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协会会员,乡城县作家协会会员。有散文发表在《贡嘎山杂志》藏人文化网和指点乡城等媒体。四川省甘孜州得荣县司法局干部。
朗读者简介
杨林杰,乡城县融媒体中心干部。
原标题:《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