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迷茫的回乡少年
年,教育开始开始回潮,这一年凡是进国办高中的学生,都要参加统一的入学考试,郑雪碧初中毕业,在藁城县南孟中学参加高中入学考试。父母对这次升学考试非常重视,天还没放亮,父亲就喊他起床,让他吃完饭赶紧出门。他简单吃了几口,就匆匆去学校了。
当他走到南孟中学门口时,才突然发现:忘了带答书包等考试用品,他起身就往回跑,一口气跑到家里,赶紧从家了拿上书包,急忙往学校赶。
当我赶到考点时,第一场数学考试时间刚开始,还好老师让他进了考场,考题不算难。接下来的一门考试,他考得也很顺利。回来的路上,邻居的发小春来因为一道题答错,考得不理想唉声叹气,他却高兴得一蹦三跳。
回到家,他告诉父母考试忘了带书包的小插曲,父母一下子就急了,担心他的成绩受影响。他胸有成竹地向父母保证,升高中绝对没问题。父母为他准备了新衣服、新书包,他们盼着张榜公布的日子。
可是盼来盼去,却是名落孙山。他百思不得其解,老师也感到意外,一向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怎么会没有考上呢?大概是因为考试迟到、违反考场纪律的缘故吧。父亲听后大失所望,怪他做事粗心大意,毁了自己的前程;母亲更生气,气得用手指戳他的头:“你怎么就这么不争气,节骨眼儿上出漏子。”他悔恨交加,默默无语。他只好白天跟着生产队社员们一起拔草、锄地,晚上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道我的上高中梦要化为泡影?
别的同学开学那天,他扛着锄头,低着头,偷偷溜出家门,跑到田里放声大哭。那种无望和痛苦,让年少的他几乎崩溃。他一整天滴水未进,下工后,早早躺在床上。
突然,刚从学校回来的邻居孩子春来冲进屋,拉起他,兴奋地说:“你考上了!平均95分,全班第一名!”他一下子就懵了,父母也跟进来,急切地让春来讲清楚。原来,我们初中的毕业班里有一个同学和他名字相近,她的考号在郑雪碧的前面。张榜公布时,抄榜的人没有仔细看考号,以为是同一个人就只写了他的名字和考号。原底档案上面有郑雪碧的名字和成绩。
开学当天,班主任点名,当第二个点到郑雪碧时,没有人答应。老师奇怪地问:“怎么名单上有这个学生,没有人答应呢?”那位和郑雪碧名字相近的同学,马上站起来说:“老师,我叫郑雪霞,我们班里有一个郑雪碧,比我小的那个同学,他的名字和我的非常相近,有时考试就会把我们两个人的名字搞混。她学习很好,可没考上。”老师看了一下名单册:“平均95分!是我们班第一名,怎么没考上!马上通知他来上学!”
那一夜,郑雪碧彻夜难眠,透过窗棂,望着慢慢移动的明月,思绪万千。这种戏剧性的转变,让一个假期都悲观失望的他,对未来又有了憧憬。
被推荐加考试升入了南孟中学高中学习,年,教育革命回潮,他开始发奋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这一年的期末,郑雪碧在南孟中学生期末统考中名列全校第一。
经过两年的紧张学习,年初,郑雪碧面临着高中毕业,这一年的毕业生,非农业的上山下乡插队,农业户口的回乡参加劳动,郑雪碧在校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前,有一个女老师休产假,推荐郑雪碧留校代课,报道学校教务处研究时,却被刷了下来,理由是他年龄才15岁,身材又不高,怕他当班主任管不了学生,留校当教师的希望破灭了,这年代,上大学需要劳动两年靠贫下中农或工人推荐,他不够条件,只好回到南孟村务农,他感到自己的前途渺茫。
母亲看他还是一个孩子,担心他在农村劳动不了,悄悄到附近的大佛寺给他抽签占卜,看一下他的命运如何?大佛寺主持看了抽签后说:这个孩子是虽然出身平民,但他会大富大贵,大起大落。他很可能是前半生辉煌,后半生遭殃。他的命运是十六个字:起步在庄,升迁去张,败了到唐,一枕*粱。母亲半信不疑的问,如何改变命运,避免大起大落,躲过牢狱灾祸呢?主持说,只要多做善事,定会有善报的,他不会在农村劳动一辈子的,很快就会有一个好的工作。依照这个指教,年2月,郑雪碧小小年纪就回到了南孟村。开始在农村好好参加生产劳动。
他在回乡的南孟大队,种麦子、锄地、施肥、打农药、拔草、割麦,起猪圈,打草放牧、和泥盖房、当装卸工,农业活什么都干过,还学会了自己生火做饭。后来在大队文化站当业余宣传员。
年秋收后,就在他准备在农村工作一辈子的时候,在城里当工人的中学女同学冯燕回乡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藁城县财税局要招一批收税员,除了有关系推荐报名外,还要参加统一考试。郑雪碧按照女同学的指点,先报了名,从县里新华书店买了一些书,准备考试。那时的他,每天白天劳动一天,日落才能下班,完全没有什么复习时间,当时农村又经常停电,几乎夜夜点煤油灯,熏得头脑发胀。生产队长是文革中起家的人,没有什么文化,对他的考收税员很反感,批评他不安心劳动,想个人成名成家,断定考试是走过场,人早就内定了,他肯定考不上,这样的好事,哪里会轮到他。郑雪碧只能挤时间复习。那时有个想法:他一定要考上,离开这个“贫穷落后”的地方。
一个月后他在冀中滹沱河畔藁城县城学校参加考试,记得当年有一个大问答题是:你如何为国家收好税?由于爱好写作,他先回答了这个大题,这引起了女监考的注意,她每次转到郑雪碧的座位前,都要看他答题。上午考完,那位女老师对郑雪碧说,我看了你的答卷,你很可能会考上,这句话使郑雪碧充满了信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