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巨头们,在这个夏日旺季到来之前集体涨价。
继不久前康师傅饮料涨价告别4元时代之后,近日,可口可乐以及百事饮料旗下多款汽水的涨价消息也引发热议。饮料巨头们接连涨价,虽说涨价幅度也都在一元之内,但对于勤俭节约的打工人来说无疑是一场平价饮料的“背刺”。
“两乐”涨价
肥宅快乐水不再快乐?
4月,湖北太古可口可乐、江西太古可口可乐、郑州太古可口可乐陆续发布部分产品调整的告知函称,4月下旬起部分产品供货价格调整,建议零售价从3元/瓶调整至3.5元/瓶,提价幅度16%。
5月,百事饮料旗下多款汽水产品明确提价,除了毫升的主力产品建议零售价调整至3.5元外,百事饮料将毫升百事、七喜、美年达系列产品建议零售价调整至5元/瓶。
重庆某经销商表示,今年年初时可口可乐的批发价已经涨了一次了,ml产品的批发价涨到了2.1元/瓶,而以前是1.9元-2元/瓶,5月下旬已经涨至2.3元/瓶。据称,近日百事可乐的批发价也已经上调,目前进货价也涨至2.3元/瓶。
如今,可口可乐在河北、河南、山东、江西、吉林、重庆等区域也或明或暗提价,不过各地终端调价的产品和幅度不一。
可口可乐官方小程序的客服也表示,可乐建议零售价是3.5(元/瓶),但是每个地方,不同商户定价是不一样的,因此品牌也无法决定商户自己定价的。
据了解,本轮调价规定对终端零售价没有硬性要求,也就是说,两大可乐在市场端的提价情况并不一致。比如,在上海部分超市,ml的可口可乐、雪碧零售价为4元/瓶,ml的七喜零售价为4.5元/瓶。而在北京京客隆超市,ml可口可乐的价格为3.5元/瓶,美年达ml价格则为3.8元/瓶。
不过,涨价的同时,在近场电商平台、超市便利店,可乐等饮料产品折扣力度也很惊人,部分便利店中,指定可口可乐系列“三件8.8元”,其他品牌饮料产品则推出“10元3瓶”“两件7.5元”的活动。而在近场电商平台,优惠后的大包装可口可乐的售价约合2.25元/瓶。
国产饮料
跟风涨价还是接住这“泼天的富贵”?
最初,可口可乐涨价时,有消费者称,“那我就去喝百事可乐。”
但没想到,百事可乐也“叛变”的如此之快。
多年来,“两乐”在中国市场打造出坚固的护城河,占据庞大的市场份额,这背后,薄利多销的策略功不可没。
如今“两乐”相继涨价,在消费选择上必然会给其它饮料品牌腾出一定的市场空间,这对于国产饮料而言未尝不是一个“得利”的机遇。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两乐”的涨价,既有内部创新迭代带来的成本增加,也有外部竞争及原材料上升的一些因素。外资涨价的节点之下,会留下更多的价格空间给到国产汽水,这几年整个国产汽水也得到了高速发展、高速增长、高速扩容的红利。
目前,以娃哈哈非常可乐、崂山可乐为代表的国产可乐品牌依然保持原有价格,娃哈哈非常可乐ml的零售价格仍是2元/瓶,崂山可乐ml罐装零售价为2.6元。
“两乐”涨价后,娃哈哈非常可乐凭借其价格优势以及娃哈哈遍布全国的庞大销售网络,势必会吸引大量价格敏感的消费者。
与此同时,近几年,众多国产汽水如华洋、大窑嘉宾、冰峰等纷纷崭露头角,一步步提高自身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对“两乐”起到了一定的竞争作用。
今年3月,冰峰率先行动,向西安地区各经销商发布通知,建议他们指导餐饮零售门店对橙味汽水等多款产品进行价格调整,降价至每瓶2元。
大窑嘉宾更是以5元ml的超大容量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凭借着量大便宜还好喝的优势逐渐成为“餐饮界的汽水销冠”,从最初的雄踞北方到如今成功渗透全国市场。
如果“两乐”继续涨价的话,或许我们也可以浅浅期待一下大窑嘉宾是否会抓住机会,从餐饮渠道进军更广阔的市场。
就此次“两乐”涨价事件,大窑品牌相关负责人表示,涨价大概率不会跟进,“最近的新品还在制定价格中,目前来看还是追求质价比,暂无涨价计划。未来可能还会推出两元高质价比产品”。
武汉二厂实控人兰世立也表示,会抓住这次“两乐”上调价格的机会,把1.99元果汁汽水作为网上主推产品,“今年夏天,我们做了很大的布局,特别是周边省份,如湖南、安徽、重庆以及广东等地,会有比较大的突破和提升,包括宣传、渠道和品牌等方面,今年的出货量至少翻倍”。
涨价背后的“迫不得已”
不难发现,每次因涨价引发大规模讨论的品牌,大多都是以“性价比”著称的品牌。
比如,曾一度被视作“守住了3元饮料的门槛”的康师傅,在它涨价之前,元气森林、李子园、养乐多等饮料品牌早就进行了价格上调;而“两乐”的低价策略也是其广受好评的关键。
对于涨价的理由,巨头们无一不指向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
除这些之外,对于涨价的原因,纳食认为,这背后或许也有业绩方面的考虑。
可口可乐装瓶商太古股份公布年业绩显示,全年中国内地饮料收入.3亿港元,比年同期亿港元下降了5%左右,其中太古可口可乐中国内地市场汽水的收益减少4%。另一大装瓶商中国食品的情况也类似,全年收入.5亿元人民币,增长2.3%,其中汽水业务收入.7亿元,同比微增0.6%。
在成本、业绩等多重压迫下,涨价自然也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只不过,对于饮料这类快消品而言,涨价受影响最大的是往往是小超市和经销商。
进货价上涨之后,大超市售价跟着涨,都是消费者买单,大商超规模体量大,供应链等各方面都有强大的后盾,它们没有顾虑,小超市和批发肯定有个坎。毕竟这类饮料零售终端的定价并不是强制固定式的某个价格,大超市售价一般是建议零售价,但是时不时通过折扣调整价格。小超市的定价比较随意,往往店主会根据自己的销量在建议零售价上加价售卖。
至于最终如何定价,则要看消费者是否买账,以及渠道、厂商等多方协调。
(图源:微博
可口可乐)总之,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占据着中国碳酸汽水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它们的涨价是具有代表性的,未来是否有饮料品牌跟进涨价,纳食也将持续